迎春舞蹈 - 快乐学舞从此开始!

舞蹈道具与角色的关系

信息来源 : 迎春舞蹈网友   作者 :
分享到:

        
           在这里舞蹈道具不仅可以帮助观众分辨出群体角色和个体角色,而且还能够塑造典型的角色性格,无声的挑明角色间的关系。

  拿最常用的扇子来说,它很早就成为塑造人物,表现不同舞蹈动态形象的重要媒介了。山东海阳秧歌的角色腊花和王大娘,均握绢手持扇。但前者是村姑,扇不离胸半遮面,表现了少女的羞涩;后者是农妇,运扇过顶大闪腰,突出其泼辣性格。而胶州秧歌中的“翠花”和“扇女”,也同样是以舞扇为基本动作形态,但翠花持折扇,舞时并不打开,扮如青衣。扇女也持折扇,舞时打开,年青妇女形象,扮如花旦,舞姿优美。

  角色对舞蹈道具运用的不同,自然而然形成了动律差异,而所呈现出来的动作韵味也产生了不同。正如艺人们所言:“一人一个架,一人一个味,一人一个性”。

  譬如鼓子秧歌中表演时伞执法的不同,舞蹈动态和韵味自然就会不同。丑伞表演者右手向右侧走下弧线推出,像是拉牛皮筋,柔中带刚,富有韧劲;花伞右手向右斜前方推出翻花后收于背后,动作潇洒自如,昂首挺胸,帅气十足;其他如鼓子借抡鼓带动上身,跳转劈蹲,大起大落,粗犷奔放;棒槌在肢体运动过程中相互击棒,上挑下盖,左挫右擦,显得轻巧利落,表现出少年好动的活泼习性;而作为女性的花,因为舞动扇绸双臂必须向上展开,朝前后左右抡动,以抡带动,致使抡起来风火有力,跑起来轻盈飘逸,活泼优美。

  四个角色的四种道具产生了四种韵律不同的特征和角色个性,产生出迥异的舞蹈风格。有个性必然就会有共性,那它们之间的共性到底是什么呢?共性在于肢体的下半部,即跑、蹲、跳、转等方面。跑要后蹬扒地,步大有力,奔放坚实;蹲要低矮下沉,落地生根;跳要迅速干拔,突然爆发;转要双臂张合,借力转身??这些特点不仅伞如此,其他鼓棒角色也是如此。这样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上下结合,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形成了鼓子秧歌的统一舞蹈特性。

       舞蹈道具作为物化的语言还是人与人交际的隐形工具,它不仅使人物角色外化,而且不断输入交际信息,并准确细腻地切分出复杂的人物关系。

  如安徽花鼓灯中的《盘板凳》,是一个鼓架子两个兰花表演的小场,表现少年男女为争坐一条板凳,天真活泼、玩耍嬉戏情节的舞蹈。在表演者的你坐我抢中,巧妙地表现了人物关系的亲疏。通过游戏的方式影射出生活中男孩和女孩的关系。

  陕北的民间传统舞蹈——赶毛驴, “毛驴”一是用竹扎架,外用纸或布裱糊,外观涂黑色,“驴脖子吊铜铃一串,“驴头”挂红绸,选一位秀美的少女“骑上 (实际是“驴”身空心,人站其中将驴吊在腰上)少女两手紧握“驴缰”,跑动时故意晃荡,活像骑着头真毛驴跑动。后面紧跟一位英俊的男子,头围白巾,腰束彩丝绸,手执竹鞭。赶驴时,男的一边挥长鞭,一边前后奔跳着,嬉逗和调戏骑毛驴的少女。秧歌队扭大场时,赶毛驴即可自由上场。有时还赶毛驴打场子,女的有意让毛驴嘴拱观众,吓唬其后退男的甩动竹鞭发出脆响,一会儿跑 “8”字,一会跑圆圈,式样不断变化。有时“平川”快如风;有“上坡”慢如牛;有时“过河”高低不平,人坐立不稳有时“下坡”前俯后仰,心中恐慌,直至受惊发狂,入泥坑挣扎等动作出现。通过对“毛驴”的嬉逗,现了两人时而像兄妹;时而胜夫妻;时而又如初恋人般的亲密关系。

  可见,舞蹈中角色关系的塑造与辨认,很多是可以借助小小的舞蹈道具来完成的。道具不仅有助于舞蹈人物性格的塑造,而且对于我们解读舞蹈角色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