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舞蹈 - 快乐学舞从此开始!

翩翩舞姿似花絮 殷殷心血化真情

信息来源 : 双鸭山新闻网   作者 : 谢佰玲
分享到:

     

      乌苏里江上扬清波,赫哲女孩摇银梭,山青水秀风光好,女孩提鱼喂天鹅……”悠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演义着赫哲渔家怡然自得的捕鱼生活,再现了少数民族纯出自然的文化气息。

 

  随着中央电视台CCTV第七届全国少儿电视舞蹈大赛的迫近,族赫哲舞蹈《渔家欢歌》的排炼进入紧张的磨合阶段。走进“迎春”舞蹈学校,穿过带有浓浓民族文化韵味舞蹈的课堂,便窥探到张晓莹创意民族舞蹈的艰辛历程。

 

  张晓莹197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的一个普通家庭。13岁考入双鸭山艺校,22岁赴北京舞蹈学院研修舞蹈编导。如今已从事20年舞蹈艺术的她,对舞蹈有着痴迷的热爱和独到的理解。挖掘、整理、演义、弘扬少数民族舞蹈是她的执着追求。

 

  创作少数民族舞蹈的灵感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1998年,任双鸭山市艺校舞蹈教师的张晓莹在一次去饶河境内的乌苏里江采风时,看到了夕阳照映下,波光磷磷的水平面上渔家姑娘撒网、捕鱼、收网、摇橹、归航……一幅绝美、生动、自然的画面,张晓莹的心被震憾了;而在广阔的兴安岭上看到鄂伦春族人放马猎奇、粗犷放歌、尽情狂舞的场面时,张晓莹的灵魂深处又一次被这种纯出天然的情景慑服了,那段日子,张晓莹彻夜失眠了,眼前闪现着一幅幅美景,耳畔时而响起了《乌苏里船歌》、时而回荡《勇敢的鄂伦春》那豪放的旋律和甜美的歌声,这一切在有着深厚舞蹈功底的张晓莹心里闪出了火花,撞击出灵感。原始的舞蹈动作在张晓莹的头脑里定型,她要“用舞蹈来展示这一切”。

 

  回来后,张晓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她的民族舞蹈创作中去,一幅幅美景在她心中萌动、撞击;一步步构思在她头脑里滋长、成型;一个个动作在她笔下勾勒、灵动……甚至睡觉时她的手都在被面上划来划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把她眼前的美景、心中的舞姿搬上舞台,她搜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史做为参考资料,三次亲临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现场,去感受最原始的舞蹈韵律、最原始的民族服饰和音乐。奔放的节奏带给她视觉、听觉的全新洗礼和冲击。

 

  她在原有的民族舞蹈的固定模式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把情节化、意境化的创作理念融入舞蹈创作中,加以优美的音乐和道具,让舞蹈成为主体,真正替代语言,一组舞蹈动作就能展现一幅美丽的画面;颂出一句精炼的诗;给人一个以无限遐想的视觉空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慢慢地,她创作、编排的民族舞蹈开始在市台亮相、省台出演、央视电视台参赛。从1998年到现在,每年她都有全新的作品推出。2004年8月,舞蹈《渔船、渔叉、小渔娃》在中央电视台CCTV第五届全国少儿电视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张晓莹也获得了优秀舞蹈教师奖;次年8月,舞蹈《兴安岭上鄂伦春》在中央电视台CCTV第六届全国少儿电视舞蹈大赛中再次荣获金奖,张晓莹同时也获得了最佳创作奖和优秀舞蹈教师奖。10月舞蹈《兴安岭上鄂伦春》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展演中,再次荣获金奖,“小荷之星”“小荷园丁”“小荷之家”三项荣誉称号。

 

  面对着桂冠、鲜花和掌声,张晓莹眼含热泪地笑了,知情人都能深深地体会出这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辛酸、太丰富的内涵。当我们在舞台和电视上看到绚丽多姿的舞蹈时,谁能想到那一个个动作、一个个手式、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是张晓莹滴滴心血的结晶;就连演员们身着的美丽的服装都是张晓莹拿着画笔一点点的设计、一遍遍勾画、一次次着色设计出来的。为了舞蹈,她把家里的窗帘、被面以及装饰房间的花束都当道具搬上舞台;为了舞蹈,她一次次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进行学习充电;为了舞蹈,她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

 

  今年,冲刺中央电视台CCTV第七届全国少儿电视舞蹈大赛的舞蹈,赫哲族舞蹈《渔家欢歌》将以全新的阵容、全新的形式、全新的视觉与观众见面。但由于今年舞蹈队伍人员新、人数多、年龄小等诸多实际问题,夺金的难度很大,但是张晓莹的态度却是积极乐观的,她说:“我热爱的是舞蹈事业,夺金并不是主要目的,参赛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民族舞蹈的记忆,让更多的有识之士都投身到弘扬民族文化事业中来,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不想用去年的成手演员来为我夺金,我要让更多的新演员去磨炼,去经风雨,去演示民族文化,去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民族舞蹈的发扬光大是我最大的愿望。”这便是一位舞蹈教师的心声。
 


      原文地址:http://shuangyashan.dbw.cn/system/2006/06/28/050447310.shtml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